返回第四十一章 农耕改良(二)(1 / 2)澜沧南流首页

随着时间的推移,阿卡山区的稻田里渐渐充满了生机。

秧苗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,绿油油的稻田如同一片片翠绿的海洋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
阳光逐渐变得炽热,正午时分的阿卡山区,金色的光辉洒满了每一寸土地,给忙碌的田野披上了一层耀眼的外衣。

白正兴站在新开辟的玉米试验地旁,汗水沿着他坚毅的脸庞滑落,却丝毫未减低他的热情。

“乡亲们,接下来,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播种下改良的玉米种子。”

白正兴的声音穿透了田间的喧嚣,清晰而有力,他举起一袋沉甸甸的玉米种子。

他继续充满自信地说道:“这些种子,是我们从中国南方引进,并且经过精心选育的。它们如果能够适应我们阿卡山区的特殊环境,那么无论是干旱还是贫瘠,都能顽强生长,为我们带来丰收的希望。”

阿卡乡亲们围拢过来,有的好奇地打量着那些圆润饱满的玉米种子,有的则低声议论着这前所未有的尝试。

几位年迈的阿卡老人,脸上写满了疑虑,他们相互对视一眼,眼中既有期待也有担忧。

“白锅头,咱们阿卡人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,刀耕火种,广种薄收。这玉米,真能在这片土地上长得好吗?”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,声音微微颤抖地问道。

白正兴微笑着走上前,拍了拍老者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:“老伯,我知道您的顾虑。这些改良的玉米种子,正是我们走出困境、不再挨饿的关键。”

说着,白正兴蹲下身子,开始示范如何均匀地播撒玉米种子。

他轻轻拨开表层的土壤,将一颗颗种子小心翼翼地放入土中,再覆上一层薄土,动作非常熟练。

周围的阿卡乡亲们纷纷效仿,一时间,山地间充满了忙碌而有序的身影。

“看,大家一下子就学会了改良玉米种子的播种方法。”白正兴边干边讲解,“我们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和肥力,合理安排种子的间距和深度。这样,每一株玉米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,自然就能长得好、产量高。”

相比以往刀耕火种的粗放式耕作,眼前的这一幕显得尤为不同。

传统的阿卡人,往往是在雨季到来前,用砍刀砍毁一片林子,待伐倒的树木水分干透,放一把火,就着火灰的肥力播种玉米种子,播种种子后也不管理,便任由其自生自灭。

而如今,在白正兴的带领下,阿卡乡亲们开始注重土地的保养,学会了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。

“以前啊,我们种玉米就像是撒豆子,能收多少算多少。现在可不一样了,有了白锅头的指导,咱们这玉米地,看着就比往年有盼头多了。”一位中年阿卡汉子擦着汗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玉米苗渐渐破土而出,它们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向阿卡乡亲们致意。

白正兴没有停下脚步,他继续指导乡亲们如何给玉米苗施绿肥(树叶深埋土层制作的有机肥)、除杂草,以及如何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灌溉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