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1章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(1 / 2)水浒传忠义的哲学意蕴首页

一、七律诗《周易哲学视角下的〈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〉解析》:

(一)《智取无为悟易玄》

周易哲思蕴妙篇,宋江智取破围坚。

阴阳变化谋层出,善恶交锋义在前。

张顺擒凶凭智勇,文炳作恶化尘烟。

风云变幻无常定,命运玄机耐细研。

(二)诠释:

诗的首联“周易哲思蕴妙篇,宋江智取破围坚”,点明了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解析“宋江智取无为军,张顺活捉黄文炳”这一情节,凸显了其中蕴含的精妙之处。

颔联“阴阳变化谋层出,善恶交锋义在前”,阐述了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周易哲学中的阴阳变化原理,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。

颈联“张顺擒凶凭智勇,文炳作恶化尘烟”,具体描述了张顺凭借智勇活捉黄文炳的情景,同时也指出黄文炳的恶行最终化为泡影。

尾联“风云变幻无常定,命运玄机耐细研”,则强调了世事变化无常,命运的玄机值得深入研究,与周易哲学中对变化和命运的思考相呼应。

整首诗以周易哲学为线索,深入剖析了这一情节的内涵和意义,展现了其丰富的哲理和文学价值。

(三)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一回名为“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”。以下是其梗概、主要人物、经典诗句和典故:

1. 梗概:

各路好汉劫了江州法场,救了宋江和戴宗后,在江边的白龙庙里聚合。此时,江州城里的五、七千官军追杀而来,众好汉提刀迎战,大败官军。之后众人来到穆太公庄上饮酒。

宋江对黄文炳无中生有、加害自己和戴宗一事怀恨在心,提议攻打无为军捉拿黄文炳,并开始策划行动。他派侯健、薛永、白胜去城内做内应,石勇、杜迁扮为乞丐在城门左右埋伏。

众人依计行事,引火烧了黄文炳家,杀了他家四五十口人,拿走银钱。黄文炳从江州乘船回家,在江面被李逵、张顺擒拿并押到穆太公庄上。李逵割下黄文炳的肉给众头领下酒吃,宋江则表示死心塌地加入梁山泊。

2. 主要人物:

宋江:本回中他是核心人物,有仇必报,被黄文炳陷害后一心想要报仇,展现出了他的狠辣和果断,同时也显露出其领导众人的能力。

李逵:性格鲁莽直率、勇猛无畏,在战斗中冲锋在前,并且残忍地割下黄文炳的肉给众头领下酒,凸显出其草莽英雄的特点。

张顺:水上功夫了得,与李逵配合活捉了黄文炳,为宋江报仇出了力,体现出他的机智和勇敢。

侯健:人称“通臂猿”,祖居洪都,是个裁缝手,因在黄文炳家做活,为宋江等人提供了黄文炳的信息和无为军的情况,帮助宋江等人成功捉拿黄文炳。

3. 经典诗句:

“黑廋身材两眼鲜,智高胆大性如绵。荆湖第一裁缝手,侯健人称通臂猿。”这是对侯健的描述,生动地刻画了侯健的外貌和特点。

“万里长江水似倾,重湖七泽共流行。滔滔骇浪应知险,渺渺洪涛谁不惊。千古战争思晋宋,三分割据想英灵。乾坤草昧生豪杰,搔动貔貅百万兵。”此诗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象以及历史上的战争风云,暗示了当时豪杰辈出的时代背景,与梁山好汉的故事相呼应。

“文炳趋炎巧计乖,却将忠义苦挤排。奸谋未遂身先死,难免剜心炙肉灾。”这是对黄文炳的批判,指出他趋炎附势、陷害忠良,最终落得悲惨下场。

4. 典故:

本回中提到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典故。书中描述众人在商议攻打无为军时,提及“说不了江州城外白龙庙中,梁山泊好汉小聚义,劫了法场,救得宋江、戴宗。为何自家引这一段故事,将大比小?说的是汉末三分,曹操起兵百万之众,水陆并进。被周瑜用火,孔明祭风,跨江一战,杀得血染波红,尸如山叠”。此处以赤壁之战的惨烈战况与梁山好汉大败江州官军的情景相类比,展现出梁山好汉的英勇和强大。

二、《〈水浒传〉中“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”的周易哲学解析》

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一回“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”这一情节,充满了智谋与勇气的较量,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变幻。而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深度剖析这一情节时,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。

在周易哲学中,“变”是一个核心概念。宋江等人在江州法场被救后,面临着官军的追杀,形势十分危急。然而,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主动寻求变化,策划攻打无为军,捉拿黄文炳。这种主动求变的精神,体现了周易中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的思想。当他们打破常规,采取智取的方式,利用内应和计策,成功地攻破无为军,这不仅是对敌人的反击,更是对自身命运的改变。

同时,这一情节也体现了周易中“阴阳相生相克”的原理。宋江与黄文炳之间的矛盾,正是正义与邪恶的对抗。黄文炳为了一己私利,无中生有地陷害宋江和戴宗,代表着阴邪的力量;而宋江等人则代表着正义的力量,他们奋起反抗,与黄文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。在这场斗争中,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,体现了阴阳相互作用、相互转化的规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