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30(1 / 2)半谋朝令半谋君首页

回应他的依然只是冷冷一眼。

“……”

孟淮清尴尬地呵呵两声,转移话题,小声道:“唉!爹就可以永远是那副端正样子,可怜你我兄妹明明是良民,却要做这些‘穷凶极恶’之事。”

“你还是挺适合走浪子回头路线的,好好享受吧,等哪天‘回头’后,你就只能和爹一样了。”孟淮妴低声道。

孟淮清或许是良民,但她肯定不是,这些年她让百姓见识到的嚣张冷漠肆意妄为,并非刻意为之。

至于丞相为何如此交代他们兄妹二人,孟淮妴以为,是高位的臣子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,必得如此谨慎方可的。

帝王心思莫测,大将军之位空悬多年,不常设的骠骑将军之位倒是总有人坐。在人们以为骠骑将军将成为常设之位时,帝王竟在今年把大将军之位封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。

只是那毛头小子屡战屡胜,先前坐着那总是换人的骠骑将军之位倒是还好,如今坐上了大将军之位,那就免不了要被人拿来和开国大将军相比了。

近年来,位于尧国西面和南面的两个大国晵国与净川国,时常侵扰尧国。

全世界的各国,生存环境都不贫瘠困苦,人才亦是不缺,虽各国灭了他国的野心不减,但若不横空出世个用兵如神的将领来力压群雄,那么彼此间也不过是你来我往各有胜败。

而神将难得,各国皆需又各国皆无。

尧国曾有过那般盖世神将,开国大将军和其子在战场上可都无往不利,受百姓敬仰,可结局却惨烈得很,最终被各敌国忌惮,不惜血本派了高手灭了殷氏满门。

但尧国当时立朝不久,与另外六个大国相比,不过是幼儿期,不是可以得罪周边各国的时机,不管真相如何,皇帝都不能把殷氏一族的灭门之案按死在细作之流的头上。只是散布着这种说法,让人民心中往各国的方向去怀疑、推测,这也刚好满足了那些平庸人民的虚荣心,让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头脑展现自己聪明的推理。

是以,实际上,殷家灭门案一直是一桩悬案。

但有些朝中老臣,包括后来的孟丞相,都猜测其中还有皇族的手笔。

虽然当朝实例不多,可纵观前人,高位官员最重要的,便是不能得民心。

孟丞相志向宏远,他不仅要自己千古留名,更是要孟家能够成为在史书上,成为忠义有为青史留名的家族,要孟家满门贤才,成为最长久存在且十分稳固的世家,能长久在皇城有举足轻重的份量。

而在这目标实现之前,他需要做到拥有实现的机会,不能如前人一般,只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。

孟倚故虽为官二十几载,但他眼神依旧清澈,为人坦荡正义又不会一根筋行事。皇帝当真是眼光毒辣,在精心培养之下,孟倚故果然不负所望,既忠于皇帝,又稳于百官、利于万民。其中艰难,乃一点一滴修炼而成,足见孟倚故心智和深远谋划。

这一点孟淮妴也很钦佩,这个忙于事业对子女情感淡薄的爹,在孟淮清眼里或许算不上多么疼爱子女的好爹,但在孟淮妴这里,孟倚故的所作所为,已是绝世好爹了。当然,吴颜也是绝世好娘。

孟倚故不想谋朝篡位,也没有刻意培养党羽,只是结交和自己兴味相投的朝臣,不论官职高低。再网罗天下品行高洁的人才,输送给朝廷,为的是天下,是国家,也是为孟氏。

当然,其实孟丞相引荐挖掘的人才,虽说不会秘密组织成了自己的党派,但孟丞相若是需要,他们也是义不容辞,只是不会如其它势力那般不辨好恶的出力。是以,皇帝一般也会任用,这些人和孟丞相一样,站的虽是皇帝,但更站的是家国天下。虽只忠于当权者,但更忠于百姓。

想要高位,得看皇帝;想要名声,得看民心。

孟倚故需要好名声,但唯恐“一朝天子怒,送入黄泉路”,是以,他也不需要好名声的声音太大。

他需要百姓的心底保持对他的爱戴,又对他有些行事不满,达到一种百姓爱戴他又不满他的地步,这才能稳坐相位十六年,让皇帝器重他又不过于疑心他。

而“对他有些行事不满”,这个“不满”之二,便是孟淮清和孟淮妴的行事作风了。

百姓可惜孟淮妴有资格上东右学校却不上,又心思偏执,手段狠辣,喜好享乐,喜争风雅之事的第一。

而孟淮清虽上了东右学校,却年少轻狂,仗着爹的地位又仗着有几分才学,狂妄自大,到处惹事,没有半点儒雅之风。

东右学校全国仅有一所,也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,只收流内官及贵族的子女,或由皇帝指派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