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0034章:大都督有请(1 / 2)鼎定南北朝首页

北方是柔然汗国,孝文帝当初迁都洛阳的原因之一,便是柔然兵威赫赫、国力鼎盛,而都城太过靠近柔然,着实是不安全。大魏以南则是梁朝。

时至今日,曾令孝文帝压力巨大的柔然汗国就像步入迟暮之龄的老人,诸多“子弟”见“老父亲”力不从心,开始起来争夺遗产了,其争斗程度甚至比大魏王朝还要激烈。而梁朝算是一个新生国度,但是大魏王朝在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,一次次举兵南征,歼灭了梁朝大量精锐,从而使其陷入了人心各异的疲弱期。

至于大魏王朝,现在虽然内战不断,权臣更是如同走马灯一般迅速更换,但是得益之前积攒下来的资本,而南北双方又陷入困境,所以整体实力还是当世第一。

如今的柔然同样视内部敌人为心腹之患,再加上整体实力不如大魏。于是在大魏使臣携带钱财北上求援之时,两个打了大半辈子的“老人家”干脆结成守望相助的同盟:咱老哥俩家门不幸、同病相怜,今天我老柔帮你老魏剿灭破六韩拔陵,你老魏日后也要帮我一把;等到咱老哥俩把彼此的不孝子孙尽数死绝,再来较量。

老魏有求于人,自无不允之理。

而南方的梁朝与北方“二老”相比,算是正值有为“壮年”,其国君萧衍更是志存高远、雄心勃勃。只不过萧衍虽然很想要趁机北伐,让那魏老狗乱上加乱。可是由于此前精锐尽失,威望大跌,他也只能安安分分的恢复元气,坐视良机飞走。

也正是因为三大霸主实力大跌、一個比一个烂,且都默契的以整顿内部、恢复实力为重,所以这方争战不休的东方大地暂时进入了和平;边境冲突虽然时常发生,但是大势方面,却是相安无事。

卫铉本以为大魏王朝这些年内战连续不断,尔朱荣因处处受制而贫困潦倒,其精锐军的战斗力、精神面貌也好不了多少,可是看到叱列延庆的兵,以及了解募兵的条件,方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少离谱。

尔朱荣的嫡系军士兵完全是以魏武卒的标准来选拔,按《荀子议兵篇》记载,即是“魏之武卒以度取之,衣三属之甲,操十二石之弩,负矢五十,置戈其上,冠胄带剑,赢三日之粮,日中而趋百里。中试则复其户,利其田魏武卒宅。”

也就是说,尔朱荣在选兵之时,每个士兵必须披上重甲、手执长戟、腰悬横刀,背负犀面大橹、强弩和五十支弩矢,同时还要携带三天的军粮,然后在半天内急行一百多里。除此以外,还要拥有精湛的骑术。

唯有满足这些基本条件,才有资格进入尔朱荣的嫡系军。在之后的训练中,士兵如果承受不了近乎凶残训练、接受不了严格的军纪,仍旧被踢出。不过训练艰苦和选拔标准虽然非常严酷,但是一旦正式成为嫡系军中的一员,就能享受到优厚待遇、全家徭役和田税等税赋也被免除。

这样的军队,尔朱荣足足养了好几万,他不穷谁穷?

然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——嫡系军士兵不仅具有优秀身体素质、精良的军事装备、过硬的军事技能,还有军功和物质刺激,其强悍程度实非其他军队所能比拟。而尔朱荣正是拥有一支死士般的精锐之军,所以他时常以少胜多,轻松击溃数十倍于己的敌军。

了解了这支军队的存在,卫铉方才发现尔朱英娥说话不靠谱,她单纯从衣食方面说她爹穷,完全不知道她爹最大的财富就是这支军队、完全不知道她爹只凭这支军队就能打下广阔疆域。

类似的强兵,朝廷战前也有十多万。但是大魏王朝近几年一片大乱,各路豪强各引精锐在北方反复厮杀,尔朱荣精锐损失极大。而朝廷那十多万精锐之军更是分成几个派别,也在内战中消耗了很多。于是不管是地方豪强和军阀也好、还是朝廷也罢,整体实力降了一半以上。

而尔朱荣在北上平叛的李崇坐免官爵之后,主管肆州、并州战场,如今战事尚未彻底结束,他的兵就像是救火队一样,到处去平叛,使得各地军营空荡荡的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不日,叱列延庆率军抵达秀容郡,全军入住一座空空荡荡的军营,他安排精兵住东营、乡兵住西营。而各县乡兵自成一体,分别在县尉率领下居住一方。

梗阳县三幢乡兵住在西营东北方,主将便是县尉王承祖。据卫铉观察,王承祖能力有限、不懂军事,并不是担任主将的人选。

王承祖连本县乡兵的基本情况都不清楚,针对性的整编更是无从谈起;这便导致第二、第三幢各旅士兵仍然是老中少混搭。要是以这种阵容上前作战的话,结果可想而知。

最要命的是此人属于正宗的不识变通的书呆子,他在行军途中一边看兵书、一边用长途奔袭的要求搞急行军;几天时间下来,直接把几十个老兵给奔死了。

这下子,王承祖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。于是赶紧召集三位幢主、三位副幢主,开了一场紧急会议。然后冷汗涔涔的翻看兵书,当他在兵书上得不到答案,于是在大家建议下,决定效仿第一幢,令第二第、三幢各旅进行整编。

卫铉和韩轨以及另外两名幢主、两名副幢主不幸遇到这种主将,心都凉了。

这时,王承祖已然跑去中军听命,三名副幢主负责安排三幢士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