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1章 大刀阔斧的改革(1 / 2)帝王之名首页

自张辰派魏承他们率军平叛已经过去二十日了,这二十日来捷报连连。魏承和凌夜已经将国内大部分山贼剿灭了,一些心存不轨的地方富豪也已被收整,形势已经稳定下来。

柳珪,吴蒙,王平他们的清查也在顺利的进行着,使大部分的无地百姓获得了土地。底层百姓的心理很简单,很朴实,他只要有地,他就能有吃的,有了吃的,他就不会想到再去冒险造反或者参与叛乱什么的。

民心会慢慢归附,国内局势也就稳定下来。张辰接到这些奏报后,决定开始大面积的实行改革。

早朝,

“前些日子发生的几处叛乱已经被平定,但由这些叛乱,国内军政在这很大的弊端。千里长堤溃于蚁穴,对于存在的问题不可不查,不可不重视,不可不加以改正。本王奉命监国,有责对国政负责,所以本王决定,要对国内军政大事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。”张辰一边说一边扫视着群臣。

“改革是为了图强,是为了消除弊政,以造福万民,不知诸位大臣对本王所提有何建议?”张辰问道。

大臣们没有一人站出来,都在交头接耳。对于张辰,这些大臣心里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丝惧意的。而对于张辰所提的改革之事,多年在朝为官,他们这些人怎么能不知道国家这些年的衰落,确实是需要变革的。而且张辰也说了,改革是为了图强,是为了造福万民。如果说他们提出阻碍改革,那不就等于说是不想图强,不想造福万民吗?这样的话,他们这些朝廷命官会落下些什么名声?

能够在朝廷中支撑这么久,都是人精了。他们都看得出来,张辰看似给了他们选择,其实上这是一道单选题,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。

反正张辰已经控制了京城内外,他们这些人已经在人家的掌心中,就算有想反对的也没有什么用。要表示同意吧,大臣们左顾右盼,谁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。

徐威伸手推了一下身前的林琛,示意该他说话了。

原本老神的站着的林琛,再被徐威推了一下后,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,该他这个百官之首的丞相出马了。准备当出头鸟的同时,他心里也叹了口气。他这个丞相当的,百官之首的作用,就是拿来引导风向的?

“启禀殿下,承认为殿下的改革之议甚好。”林琛站出来说道。

这下大殿里的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林琛身上,不过这种小场面林琛为相多年,早已经习惯了。

“我西蜀如今确实是弊政久积,若不及早实行改革图强,恐有国运倾颓之危险。自古以来,治国者没有一成不变的,顺势而为者生,逆天而行者多有不殆。臣赞同殿下改革,以挽国运之重振,泽披万民之福。”林琛慷慨直言道。

“臣附和林相之言,臣赞同殿下改革。”紧接着徐威也出来说道。

有了这两人的带头,余下的那些大臣们也都顺风而呼。

“臣等赞同殿下改革。”

没人谈起要征求张楚的意见,也不是众人忽略了张楚,而是他们在那日的圣旨中清清楚楚的听到了,让张辰全权处理所有军国大事。什么是全权处理?就是任何事都不需要再询问张楚的意见,由张辰直接办理即可。前段时间对叛乱的处理,就能印证这句话的真实,张楚没有任何过问和发表意见。

而且说实际的,张辰所准备进行的改革,其实从他击垮五大家族,掌控京城就开始了。

“好,既然诸位大臣都同意了,那咱们接下来就议一议这改革事宜。”张辰欣然说道,对于这样的情况他早已了然于胸。

“本王以为这次改革要从吏治,军务,民生(经济),文教四个方面入手。第一方面的吏治问题,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整治,局面已经蔚为大观。但仍要坚持严抓严打,一刻也不能放松。而作为朝廷经脉血管的科举,也要做出变革。自此以后科举考试不再仅仅考查古今贤人文论,书法文章,更应该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,考察策论。另外武将的选拔也不要再拘泥于军中提拔,可以将武将的选拔也放到科举考试之中,设立武举。”

“殿下,您之前所说的成都同意,可这将武将选拔放到科举考试中来,臣以为有些不妥。武将都是带兵驰骋疆疆场的,在书卷中恐怕无法选出真正的良将。”徐威出来说道。

听了徐威的说法,张辰开口道:“徐大人不必着急,本王还没有说完嘛。文官有文官的考法,武将有武将的考法。文官考策论,武将就考兵法谋略和武艺,选拔出人才后,充实到军队的基层去实践,这样也就有了实战经验了嘛。”

“谢殿下解惑,臣明白了,臣再无异议。”听了张辰的解释,徐威立马反应了过来,这样的选拔,选拔出的将领既不是文弱的书生,也不是只知道猛冲猛打的莽夫,是能统兵的将领。

“还有官制方面也要做出一些调整,谏议大夫并入御史台中,设御史中丞一职行谏议和监察之权。

在户部之中,增设三业侍郎一职,督管农工商三业。在礼部之中,设文学博士一职,位同侍郎,负责文教事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