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3章 胡大老爷又准备忽悠人了(2 / 2)大明:开局辞官退隐,老朱人麻了首页

另一方面,他其实也是好奇。

好奇这位历史上最稳固的太子爷,到底有多大的本事。

而听着听着,胡惟庸的脸色也变了,甚至连喝茶的动作都不自觉的慢了下来。

他心中此时就一个感觉。

朱标,你是真厉害啊!

对于胡惟庸来说,科举制度这东西的利弊,后世有太多的分析了。

专家、学者、键盘侠、网文作者……

太多太多的人发表过自己的看法。

胡惟庸自然也听到过很多个版本,对于科举制度不说了如指掌,但至少若是论及见识方面,他傲视群雄。

但如今听朱标这么一分析,他却发现,朱标的眼光,真行。

首先,朱标从一开始便是从一个上位者的角度出发,以一个全局的视角去看待科举的。

光是这一点,就超过了无数人。

多少储君,在大儒、名士的教导下,被教成了明明是个皇帝,却偏生站在一个臣子或者干脆儒生的角度看问题?

其次,朱标对于利弊看得非常清楚。

哪些对于皇帝、朝廷有利,但对学子不利的;

哪些对学子可谓是天大的好消息,却不利于皇帝、不利于朝廷的。

这些事情,朱标都看得明明白白。

就冲着这两点,胡惟庸今天都觉着不虚此行。

想到这儿,正好朱标的发言告一段落了,胡惟庸沉吟片刻,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后,缓缓说道。

“殿下,臣之前的考题,固然取了些巧,效果或许也还不错,但终究不是正道。”

“毕竟,臣也说了,要解答出臣的问题,要么钻研四书五经多年,要么博览群书,要么就是老老实实认错。”

“可臣只是出题之人,不是阅卷之人,臣敢肯定,最后上榜的,十有八九都是钻研四书五经多年的学子!”

朱标闻言脸色略显沉重的点了点头。

这一点,他其实也想到了。

“正因为如此,殿下,那就会出现一个问题,一个很严重的问题。”

“那便是,这么些年把功夫都花在四书五经上了,那他们究竟还学了多少其他方面的技艺?”

“是懂数算还是懂农桑?”

“商贾之道?刑名钱谷?”

“这些当官必须要懂的东西,他们只怕压根不会吧!”

“那到时候真考上了怎么办?”

“唯有一个办法,靠师爷、幕僚而已!”

“那……大明到底是在取士选官,还是花了大力气招募了一群泥塑菩萨?”

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,但朱标却没法不承认。

因为这就是大明眼下官场最真实的现状。

眼下这二人,一个是前任丞相一个是当朝储君,那都是接触过全国上下真实情况的。

这些事情,除了朱元璋,没人比他们更加清楚。

但是胡惟庸说到这里,有些话就说不下去了。

因为他明白,四书五经不过是朱元璋用来禁锢考生思想的。

说白了,愚民之术而已。

但四书五经不能说,结合实际情况,转个圈子忽悠下朱标的本事,胡大老爷还是有的!

而且,这本事,他很有信心!